COVID-19 與各種不尋常的症狀和長期併發症有關,而與聽力有關的問題也不例外。
芝加哥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人工耳蝸專案聯合主任、門診耳鼻喉科和聽力學醫療主任 Elias Michaelides, M.D. 說,任何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都伴隨著聽力的一些變化,這很常見。他說,這是因為黏膜往往「變得非常黏稠」,因此,「有時液體會積聚在耳膜後面」。然而,這種症狀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害,並且一旦感染消退,「往往會自行痊癒」。
COVID-19 與各種不尋常的症狀和長期併發症有關,而與聽力有關的問題也不例外。
芝加哥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人工耳蝸專案聯合主任、門診耳鼻喉科和聽力學醫療主任 Elias Michaelides, M.D. 說,任何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都伴隨著聽力的一些變化,這很常見。他說,這是因為黏膜往往「變得非常黏稠」,因此,「有時液體會積聚在耳膜後面」。然而,這種症狀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害,並且一旦感染消退,「往往會自行痊癒」。
老年性重聽是聽覺系統因衰老而產生的聽覺障礙,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奕輝表示,已經發生者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國外研究指出,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E及硫辛酸可減少噪音對內耳的傷害,進而保護聽力。
醫師提醒,毛髮阻礙導致耳垢不易掉出耳道或耳垢成分變乾、硬,也可能影響聽力。毛細胞減少、神經元減少、血管結構萎縮,基底膜硬化等也是內耳老化,減弱聽力的主要機轉。中耳聽小骨關節退化、耳膜硬化同樣削弱聽力。
助聽器只是整個聽力康復工作中的一部分,還應該同時接受聽覺與唇讀訓練,以期收到相輔相成之效。充分利用視覺的功能,在交談時注意對方的嘴型、表情與動作。由於助聽器無法完成克服辨音方面的困難,“唇讀訓練”或許值得一試,以作為辨音時之輔助。視覺同時能改進自己的發音。
以往的實踐表明,唇讀與助聽器一起運用的效果比只用其中任何一項的效果要強得多。在日常與人交談時,還應把聽力、理解力、注意力、興趣以及視覺所得之信息整合起來,加以分析,再有效地運用,通過綜合訓練,可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
聽力損失的表現:能聽到聲音,聽不懂語言;公共場所,辨音困難;常曲解別人的話;有意避開社交活動;常常要請對方重複說過的話;聽音響電視糊里糊塗;將頭轉向講話者或揚聲器;說話發音不准,唱歌走調。
聽力損失的危害:聽覺反應遲鈍,會使大腦思維緩慢;影響與家人和友鄰之間的交流;不願與人交流,形成性格孤僻;社會活動反應能力下降;影響中樞神經整體平衡的發展;聽神經萎縮,聽覺愈加遲鈍;語言辨別率和表達能力極度下降;出現早期癡呆症狀;對於兒童來說,聽力損失將延誤他們的智力發展,及語言的正常發育。
老年人聽力退化,加速大腦的老化。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聽力有障礙的年長者比全聾的人,大腦老化的速度快上許多,可能因為聽力下降可能容易產生誤解,大腦必須更新原本的既有認知,研究團隊希望,藉由治療聽力受損,可以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推延大腦化的程度,讓老年癡呆症的病況得以減緩。
聽力健康的觀念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主動要求選配助聽器的聽損人士越來越多,但是他們之中,無法輕鬆享受親密交流的也大有人在,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選配後不戴。人們會説:“聽聲音不真實,不如原來聽到的聲音舒服、自然,特別是聽自己講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