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族似乎有耳朵不好的遺傳基因,這個事實讓家族成員被迫瞭解聽不見的痛苦,與對於聽力輔具,及助聽器產品的瞭解。聽力損失目前在醫學上沒有治癒方法,不論是吃藥,開刀,都無法讓喪失的聽覺回來。但謝謝人類的智慧與高科技,讓聽力損失的人能夠依賴先近的專業醫療輔具,聽力儀器,助聽器,來幫助聽力復健,重新聽到聲音。
我的爺爺,阿奶,父親,都帶助聽器,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很多金錢來應付聽力的問題。並且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
我們家族似乎有耳朵不好的遺傳基因,這個事實讓家族成員被迫瞭解聽不見的痛苦,與對於聽力輔具,及助聽器產品的瞭解。聽力損失目前在醫學上沒有治癒方法,不論是吃藥,開刀,都無法讓喪失的聽覺回來。但謝謝人類的智慧與高科技,讓聽力損失的人能夠依賴先近的專業醫療輔具,聽力儀器,助聽器,來幫助聽力復健,重新聽到聲音。
我的爺爺,阿奶,父親,都帶助聽器,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很多金錢來應付聽力的問題。並且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
1、內耳疾病最常見的突發性耳聾,發作時會有突發的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的感受,有時還伴有暈眩,這種病症可以通過改善微循環、激素、以及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在一周到幾週之內,耳鳴、耳悶、聽力下降及暈眩的症狀會逐漸地好轉痊癒。
2、梅尼爾氏症是由於內耳膜迷路積水造成的反复的發作性的眩暈,伴有波動性的聽力下降以及耳鳴耳脹悶感,嚴重的時候,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的感受,發作時間不固定,有時20分鐘就結束,有時則要數小時以上。
老年性聽力損失一般來說是隨著年紀產生的聽力退化,表現方式除了聽不到,要大聲說話外,也聽不清,分辨不清字意。聽不見的情況下長輩自己在外容易增加安全風險,因為在路上聽不到車聲經過,或喇叭聲。另外容易與他人產生溝通困難,孤立不願說話,封閉抑鬱的精神狀況,同時會增加失智症風險。家人朋友可以主動從一些徵兆了解長輩聽力健康的狀況:
1. 對聲音有反應卻聽不清內容,答非所問,交流時因為聽不清所以不回答
COVID-19 與各種不尋常的症狀和長期併發症有關,而與聽力有關的問題也不例外。
芝加哥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人工耳蝸專案聯合主任、門診耳鼻喉科和聽力學醫療主任 Elias Michaelides, M.D. 說,任何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都伴隨著聽力的一些變化,這很常見。他說,這是因為黏膜往往「變得非常黏稠」,因此,「有時液體會積聚在耳膜後面」。然而,這種症狀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害,並且一旦感染消退,「往往會自行痊癒」。
為什麼不想戴助聽器?
告訴大家一個數字:調查研究顯示,每5位需要配戴助聽器的人當中,大概只有一人會戴;即使在助聽器有全額補助的英國,也只有1/3需要配戴的人願意使用。
現在的助聽器不但是新的穿戴式科技,也可算在3C消費性電子用品當中,功能的研發,與外觀美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現在要選擇助聽器價格與功能的對照,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加以選擇。
助聽器的功能如同手機更新的速度幾乎沒有兩樣,不論在音質上,網路連接上,智慧功能,藍牙連接,使用APP的功能都更新得快速。很多助聽器都有類似的功能,但實際上好用程度還是要先諮詢,參考助聽器評價,打聽周圍朋友是否有推薦的助聽器,再來就是親自操作使用,才明白不同產品的優缺點。
首先如果懷疑自己有聽損,不論是到醫院或助聽器公司等做聽力檢查發現自己有聽力下降退化的情況,強烈建議不要拖延,儘早選配助聽器,因為聽力是不可逆的。當然病理性造成的聽力退化,是有可能透過藥物或其他的治療方式恢復聽力的。
助聽器跟其他消費性電子用品一樣,不斷的再進化。
從1990年代丹麥某知名助聽器製造商研發了第一款數位式助聽器之後,助聽器的世界就此從類比(Analog)進化為數位(Digital)
類比式助聽器就如同一個簡單的擴大器,將聲音收進助聽器裡,透過擴大器,再從助聽器放出來到使用者的耳朵。
好久沒寫文了,實在太忙於工作好一陣子。這幾天看到這則文章覺得很適合有聽力損失及他們的家人朋友參考,發現聽損真的不要拖,去做個聽力檢查,很快就可以知道聽力狀況,聽力越下降,能選擇的助聽器種類越少,只能選體積較大的,因為聽力越差需要越強力的助聽器,越強力的助聽器體積越大,雖然助聽器價格不見得和助聽器的功率呈正比,但相信大部份人還是很在意助聽器外觀的。
科技的快速發展把我們每個人都帶入智慧化和無線網路的世界,當我們身邊的電視,相機等都已經可以“上網”時,做為高技術產業的助聽器也不例外。
最新的助聽科技新趨勢,是透過無線藍牙設備連接助聽器與行動裝置,使助聽器成為與人體完美結合的新穿戴式科技。
老年性重聽是聽覺系統因衰老而產生的聽覺障礙,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奕輝表示,已經發生者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國外研究指出,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E及硫辛酸可減少噪音對內耳的傷害,進而保護聽力。
醫師提醒,毛髮阻礙導致耳垢不易掉出耳道或耳垢成分變乾、硬,也可能影響聽力。毛細胞減少、神經元減少、血管結構萎縮,基底膜硬化等也是內耳老化,減弱聽力的主要機轉。中耳聽小骨關節退化、耳膜硬化同樣削弱聽力。
一般情況下,助聽器的使用年限是三到五年;當然,某些情況下,其壽命可能會更長。助聽器屬於精密電子機器,其部件和零件大都會隨時間的推移慢慢損耗。而且,即便是要修復的話,也有可能沒有材質完全相同的新部件來替換。助聽器還時常暴露於潮濕、汗漬、耳垢,甚至有時候是雨水、髮膠之類的環境中。這對如此脆弱的精密醫療設備來說,無疑是十分不利的。
久而久之,很多聽損人士的聽力都會每況愈下。因而,聽力發生變化,就需要驗配新的助聽器。雖然,當下的數位助聽器,可通過重新調整的助聽器,使得原來的產品適應新的聽力變化;但是,助聽器技術日新月異,也有很多人選擇購買新的助聽器,以獲得更多更新的功能。
什麼是重聽?一般而言,能夠清楚聽到二十五分貝以下的聲音,屬於正常聽力範圍;若大於二十五分貝以上,依聽損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重聽,對未來的生活起居產生不便,因此應及早建立正確的聽覺保養知識,是預防重聽、控制重聽的不二法門。臺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耳鼻喉科主任劉博仁表示,重聽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利,他的門診中曾經治過一位十五歲的年輕病患,因成天掛著耳機聽音樂,導致聽神經損傷。造成重聽的主因有三種:
一、噪音:長期處於高分貝的環境,是重聽發生的重要原因,劉博仁表示,臨床上發現,男性重聽的發生率高於女性,這是男女工作環境不同使然,例如車床工人、軍人、機場後勤等工作,通常是由男性擔任,這些工作的環境噪音較大,若雇主沒有給予防音式耳塞,工作者的聽神經長期受噪音傷害,晚年時就容易引發重聽。現今的夜店、KTV工作者,長期暴露在巨大的音量當中,也屬於重聽的高危險群。劉博仁八十多歲的父親曾是軍人,年輕時在外島服役,常聽砲擊聲,因此成為重聽患者。
"選配”是指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選擇適宜於自己聽力的助聽器。與眼鏡一樣,助聽器是另一種需要“選配”的人體生理功能輔助裝置。首先是因為人們的聽力障礙千差萬別。以老年性聽損為例:不同的耳聾類型、不同的聽力損傷程度、有沒有耳鳴、怕不怕大聲、聽覺分辨能力如何等等,導致了不同的聽覺差。而不同的聽覺下降需要不同助聽器。實際上,即使是性質、程度完全相同的聽力障礙,每個人的感受也可能不同。這些差異可能與生活習慣、工作環境、主觀承受能力等相關。感受不同,對助聽器的要求當然也就不同。
其次,助聽器本身品牌、型號繁多,對使用者來說,哪一款更適合他們的實際需要,是一個使用者自己解決不了的非常專業的問題,只能由專業人員代為抉擇。比如,聽力損失重而又對強聲過敏的患者應該如何選擇助聽器?強調放大,他們會覺得聲音震耳難忍;強調強聲壓縮則又導致訊號聲不夠真實清楚,如何解決這類矛盾,是助聽器選配者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長時間使用耳機的確會對聽力造成一些影響,長期使用耳機,接觸聲音的刺激後,可能會導致漸進性的聽力下降。另外,長期使用耳機對聽力可能造成的損傷也與人們使用耳機時間的長短及聲音的強度有關。以MP3為例,其音量最高可以達到120分貝左右。一般來說,超過80-90分貝的聲音就會對人體聽力造成損傷。
如果人們在使用耳機時,將音量調得較高,並且連續長時間使用,往往會引起聽覺疲勞,有可能會加速內耳毛細胞功能下降,從而導致聽力下降。內耳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在聽力嚴重受損時進行治療,則錯過了受損早期的治療時機。因為後期發現對於治療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聽力初期受損,不少人難以覺察。有很多情況都是在體檢等時發現聽力受損,但聽力的慢性損傷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要有效地與聽力損失患者交談,需要他們最需要的關心,耐心和體諒,雖然助聽器是好幫手,但並不能恢復配戴者的正常聽覺,他們需要的是被人接受即被視作一個正常健全的人,適當的運用一些技巧,加上溫柔與體諒,一定能幫助您有效地與聽力損失患者溝通。
1:縮短談話距離:與聽力損失患者聊天最好是面對面,不要在另一個房間或者聽不見您說話的地方講話。
瑞聲達GN ReSound集團與蘋果Apple合作,研發出史上第一款蘋果手機專用 Made for iPhone助聽器---瑞聲達聆客 ReSound LiNX。以 Apple 設計的全新藍牙技術為基礎,帶來出色音質,提供多種全新實用功能,而且設定和使用都非常容易。
申請人資格
準備文件
腳麻手麻、記憶力減退,開始吃銀杏?一旦有上述症狀,不少病人都會要求醫師開給「銀杏葉萃取物(Ginkgo)」,不過健保最快今年就不再給付了,民眾想吃就得自己掏錢買,健保署今(17)天表示,臨床療效證據不夠,多數國家都將銀杏葉萃取物歸為健康食品,一旦取消,影響病人約46萬人次,節省藥費約5千萬。
「阿伯,火燒厝丫你那不走?」一支改善末梢血液循環的藥品廣告(循利寧),讓銀杏葉萃取物的療效深植人心,也讓不少想要預防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預防失智的病人,趨之若鶩,總會想方設法要求醫師開給藥物,不必要的處方爆增,引起健保署關注。
助聽器只是整個聽力康復工作中的一部分,還應該同時接受聽覺與唇讀訓練,以期收到相輔相成之效。充分利用視覺的功能,在交談時注意對方的嘴型、表情與動作。由於助聽器無法完成克服辨音方面的困難,“唇讀訓練”或許值得一試,以作為辨音時之輔助。視覺同時能改進自己的發音。
以往的實踐表明,唇讀與助聽器一起運用的效果比只用其中任何一項的效果要強得多。在日常與人交談時,還應把聽力、理解力、注意力、興趣以及視覺所得之信息整合起來,加以分析,再有效地運用,通過綜合訓練,可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
「年紀大,聽不見啦!」老年性聽損(presbycusis)屬於不可逆的退行性疾病,最好的聽力復健治療,便是選配助聽器以及教導學習唇語。雖然助聽器可延緩聽力退化過程,許多老人家卻不願意配戴。
原因之一可能是刻板印象將助聽器和「耳聾」畫上等號,沒有人喜歡承認自己耳聾,老人更不願意被稱為「臭耳郎」。我們應稱聽損患者為「聽力損失」,不要稱耳聾。
聽力損失的表現:能聽到聲音,聽不懂語言;公共場所,辨音困難;常曲解別人的話;有意避開社交活動;常常要請對方重複說過的話;聽音響電視糊里糊塗;將頭轉向講話者或揚聲器;說話發音不准,唱歌走調。
聽力損失的危害:聽覺反應遲鈍,會使大腦思維緩慢;影響與家人和友鄰之間的交流;不願與人交流,形成性格孤僻;社會活動反應能力下降;影響中樞神經整體平衡的發展;聽神經萎縮,聽覺愈加遲鈍;語言辨別率和表達能力極度下降;出現早期癡呆症狀;對於兒童來說,聽力損失將延誤他們的智力發展,及語言的正常發育。
老年人聽力退化,加速大腦的老化。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聽力有障礙的年長者比全聾的人,大腦老化的速度快上許多,可能因為聽力下降可能容易產生誤解,大腦必須更新原本的既有認知,研究團隊希望,藉由治療聽力受損,可以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推延大腦化的程度,讓老年癡呆症的病況得以減緩。
聽力健康的觀念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主動要求選配助聽器的聽損人士越來越多,但是他們之中,無法輕鬆享受親密交流的也大有人在,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選配後不戴。人們會説:“聽聲音不真實,不如原來聽到的聲音舒服、自然,特別是聽自己講話變了。”
2012年7月身心障礙輔具申請補助制度已經變成新制度了,不過之前都還是新舊制並行的緩衝期,前陣子打去區公所問補助的事,發現連辦事人員也還不太清楚,各地的規定又有點差異。2013年開始,身心障礙補助全面變成用新制度申請,所以如果有要申請助聽器補助的人,最好打到自己戶籍所在地的區公所先問清楚流程和準備文件,或打電話問助聽器公司,會比較清楚。以下是我找到教育部中區辦公室提供聽障者,新制助聽器補助申請該準備的東西和大略流程,可以參考看看。
有戴助聽器的人一定都知道,助聽器大概每半年,最多一年要做一次例行的清潔保養。我買助聽器的巨泉助聽器提供的助聽器清潔保養是終身免費的,當時聽到終身免費我也覺得很訝異,但巨泉提供的服務似乎真的是這樣。
另外對我來說很方便的是,巨泉提供的保養及維修是可以立刻處理的,所以隨時去可以隨時保養,等個10-15分鐘左右就好了。如果保養檢查發現助聽器聲音有點不夠完美,工程師也會幫你檢查原因,或換換內部線路,通常問題都可以解決,這樣助聽器的壽命也可延長,畢竟助聽器很貴。
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