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 demo.jpg    

【記者林和謙/採訪報導】
 

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巫小弟,在學校的實驗課程安排利用聽診器聽人體的心音和脈搏時,同學卻在巫小弟戴上聽診器時,用力拍打聽診器的鼓面,巫小弟當時即感覺頭暈,耳朵聽不清楚聲音,放學後到醫院檢查並住院,經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及聽力受損。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黃山崧主任說,還有國軍官兵經常接受槍械砲彈的訓練,砲彈爆炸聲屬於衝擊性噪音,其噪音持續時間雖然短,但發出的音量很強,若未有適當的聽力保護,容易造成急性聽性創傷,雖身體看起來無外傷,但可能會有耳朵悶塞感、耳鳴、聽力喪失等情況。

 

黃山崧主任表示,聲音是由耳朵的外耳收集,經中耳傳入內耳(耳蝸),由聽覺感覺細胞(毛細胞)接收聲音訊息,再經聽覺神經將刺激傳入腦部,才能感受或聽到聲音。太強的聲音刺激會傷害到內耳的感覺細胞,對於聽力有累積性的傷害作用,長時間連續暴露於90分貝以上的強音時,就會嚴重危及聽力。早期噪音性聽力障礙的症狀並不明顯,較早發生的狀況是耳鳴,漸漸地聽力障礙程度加重,會開始聽不清楚別人的說話聲。



※聲音分級表

 

所謂聽力損傷是指巨大聲響且具強大震波的音響,造成聽覺器官構造或者聽力損傷,分為兩類型,一為聽性創傷,為急性的物理性、暴力性的內耳傷害(如:打靶、爆炸聲所引起的);另一則為噪音性聽力喪失,屬於一種慢性的生物性反應,因長時間暴露在噪音環境下所徐緩發生的創傷

 

噪音有害人體健康,不僅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消化不良,亦會引起頭痛、頭暈、易怒、失眠、精神緊張、身心疲憊、工作無法專心等。一旦噪音已傷害到耳朵,幾乎是無可救藥了,受損或失去的聽力無法挽回,因此唯有事先預防才能避免這種不幸,幸好大多數的噪音性耳聾都可防患未然。

 

首先要儘可能避免接觸過強的聲音,不過由於職業的關係,或因所處環境身不由己,甚至只為了追求聽覺官能的享受,而長時間暴露於有害的噪音下,此時就必須使用耳塞、耳罩,或是戴上頭盔等方法來保護自己的耳朵,並應盡量少用隨身聽或MP3(戴耳機)來欣賞音樂,以免長時間接觸高音量而不自覺,以減輕可能的傷害。


網友也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arrow
arrow

    Rebecca 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