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via Tumblr
聽力損傷 (Hearing Loss)對於多數民眾而言就像一種老化疾病,會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失去敏銳的聽覺。一但這個與環境互動的重要感官功能失去作用,很可能會因為溝通不良或對於環境失去敏銳度而使人日漸封閉。所幸拜科技進步所賜,助聽器(Hearing Aids)近年已發展到個人化且精品化的境界,使得使用助聽器不再是一件令聽損者難以面對的困擾。
除了極重度聽損者已完全喪失聽力外,聽力損傷的表現可能是沒有辦法聽到較小的聲音或對語音理解出現困擾,甚至是聽取某些頻率的聲音或音調比其他聲音來的困難。因此國際標準則藉由兩耳對於聲音的低中高頻(Hz/赫茲)及音量(dB/分貝)的聽力範圍,來了解聽損的範圍與嚴重性。因此即可依據這兩項因素為每個人繪出二維的聽力圖做為診斷的依據。一旦因聽力障礙影響到溝通或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不便,就應該開始考慮使用助聽器來進行改善。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近年來助聽輔具大量應用高科技技術,例如紅外線及藍芽傳輸、或以晶片將聲音進行數位化處理等等,使得助聽器輸出的聲音品質不再像傳統類比式的助聽器僅能做到大小聲的調整,而更可以優化聲音達到悅耳及清晰的程度。目前常見的助聽器依照外型可以分為:
-
-
-
-
-
-
-
-
-
-
-
-
- 耳掛式助聽器 (BTE, Behind-The-Ear)
- 客製深耳道型助聽器 (CIC, Complete-In-The-Canal)
- 客製耳道型助聽器 (IT,In-The-Canal)
- 客製耳內形助聽器 (ITE, In-The-Eat)
- 口袋形/盒式助聽器 (Body-Worn)
-
-
-
-
-
-
-
-
-
-
-
由左到右-上到下: 客製深耳道型 Customized CIC >客製耳道型 Customized ITC >客製耳內型 Customized ITE >
開放式選配耳掛型 Open-Fitting BTE > 經典耳掛型 BTE
口袋型助聽器因聲音接受器較大可給予較大的輸出音量,但相對其體積較大,且具有電線而不易隱藏。耳掛式助聽器則是用於孩童及輕度至極重度聽損者,由於其體積小可藏於耳後較不明線外,目前多數使用新科技零件,具有音質優化、可快速切換情境設定等特色,但容易受到汗水侵蝕,且配戴步驟較多等小缺點。
耳內及耳道型助聽器適用於八歲以上,耳道大小已固定的聽損者,其優點為外觀不明顯且配戴較舒適,但缺點惟因麥克風及接受器較接近,可能有回饋音的缺點,甚至因為體積較小,因此需使用較小的電池而得經常更換,並且不適合濕耳者。而深耳道型助聽器適用於聽損程度低於70分貝者,但耳道畸形或有慢性中耳炎者則不適合使用;深耳道型的隱形性最佳,適合輕,中度聽損程度者。目前針對高頻率聽損者,亦有助聽器採用「非線性頻率壓縮技術」來處理高頻率的聲音,用以幫助高頻率聽力受損者改善噪音下的聽辨能力。數位式助聽器亦可依照個人需求設定不同的聆聽模式,以符合不同需要的聆聽,例如,一般聆聽模式,吵雜環境聆聽模式,會議聆聽模式,講電話聆聽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切換以達到最佳的助聽效果。
由左到右:防水迷你耳掛型RIE-經典耳掛型-強力耳掛型
耳鼻喉科醫師表示,民眾如第一時間察覺自己聽力有問題,不妨可先至耳鼻喉科診所,及各大醫院,待醫師排除疾病後,即可至助聽器中心,聽力保健中心進行助聽器選配。專業聽力師及選配師會先進行聽力檢查,協助了解個人的聽力圖,找出缺失的聽力範圍,進而給予是否需使用助聽輔具及如何挑選合適的輔具等專業建議。此外,民眾在挑選助聽器時,應認真『試聽』,充分與聽力師溝通自身需求,以確實找到合適且喜愛的助聽器。並且,如已配戴助聽器者,也應於使用後定期回到配置的地方做調整,以確保助聽器達到最佳效用。
Source: PCHome 健康樂活
Image from Flickr, GNReSound.com, goldenday.com,and Tumbl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