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的耳部結構

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聲音,體驗語言的魅力,享受運動的快樂,全賴上帝賦予了我們靈敏的聽覺和平衡器官--內耳,它包括了三部分結構: 耳蝸(像蝸牛殼)、 半規管(三個互相垂直的小彎管)和前庭(連接前兩者的部分)。其中,耳蝸感知聽覺,而半規管
  
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聲音,體驗語言的魅力,享受運動的快樂,全賴上帝賦予了我們靈敏的聽覺和平衡器官--內耳,它包括了三部分結構:耳蝸(像蝸牛殼)、半規管(三個互相垂直的小彎管)和前庭(連接前兩者的部分)。其中,耳蝸感知聽覺,而半規管和前庭感知運動和位置。

在人體眾多的器官中,內耳是最為複雜,最為精細的器官,​​用“巧奪天工”這句成語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因為精細,於是脆弱。所以,它被深深地埋藏在人類最堅硬的骨頭--顳骨中,正如一顆璀璨的寶石深嵌在堅硬的岩石之中。在這堅固“盔甲”的保護下,內耳行使著感受聲音,維持平衡等重要生理功能;也正是在堅固“盔甲”的保護下,內耳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耳科學的先輩們無時無刻不想破除壁壘,一窺它的真容!

幸運的是,隨著近代顯微鏡,CT和電鑽等儀器和設備的問世,顳骨終能在我們的“芝麻開門”聲中,緩緩的打開它的大門,向我們展示出它深藏的珍寶- -內耳。從此,人類對聽覺、平衡感覺的理解,以及耳外科手術的技術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早在上世紀40年代,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喉科在已故院士姜泗長教授的領導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顳骨解剖實驗室,在國內首先開展了顳骨組織病理學的系統研究。在這間小小的實驗室中,我們製作出國內第一套成人顳骨切片和一批人類內耳標本,首次對中國人的聽小骨各種參數進行測量為臨床診治提供客觀依據,為中國的耳病理學奠定了基礎。而這些翔實的數據和結果,對選擇手術方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為臨床診治提供科學依據。 1950年,我們在國內首先成功地施行了內耳開窗術治療耳硬化症聾,從此,在臨床上打開了“內耳”這一手術禁區的大門!

顳骨解剖是一個合格的耳鼻喉科醫生的基本功。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喉科每年舉辦兩屆顳骨解剖訓練班,並出版《顳骨立體解剖與手術圖譜》一書,旨在幫助全國耳鼻喉科同行打下顳骨解剖的堅實基礎,更好的為各地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而在解剖訓練課中,內耳解剖訓練是極重要的一部分。隨著電鑽將顳骨骨質自外向內一層層的打磨掉,內耳的結構漸漸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圖一)。看!它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精巧。難以想像,就在不過花生米粒大小的內耳結構中,有著薄如蟬翼的膜樣結構。正是這些精細的結構,使我們能夠感知大千世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體會到運動中的速度和旋轉的快感。可以說,每一次內耳解剖的過程,都是一次美的體驗,美的探索和美的追求。

下面的圖一是出自我科出版的《顳骨立體解剖與手術圖譜》一書,顯示了經過打磨後顯露出來的人體內耳(耳蝸和前庭)及中耳結構(聽小骨、面神經、鼓索神經等)。看著它,難道您不覺得是一個自然界的奇蹟嗎!
 
內耳(前庭和耳蝸)的計算機三維模擬成像

圖一精細的耳部結構(內耳和中耳)美圖
反著講解耳部結構的功能
1、面神經不工作了: 面歪了
2、鼓索神經不工作了: 舌頭嘗不出味了
3、聽小骨不工作了:聲音傳不進內耳了
4、耳蝸不工作了:聽不到聲音了
5、半規管不正常工作了:頭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becca E. 的頭像
    Rebecca E.

    助聽器的兩三事

    Rebecca 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