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輔具能增強聽損者聽取語音訊息的能力。在國內,透過臨床聽力師的聽力檢查評估以及耳鼻喉科醫師的看診可以瞭解聽力損失的原因與程度,經過鑑定取得身心障礙手冊後,購買助聽輔具即可申請獲得政府的輔具費用補助。聽覺輔具的選擇必須要全面的考量使用者的聽力狀況、生活型態、工作場域以及手功能靈活度等因素,才能真正的為使用者選配到最合適的聽覺輔具。
以下介紹幾款聽覺輔具給大家認識,包括深耳道型(CIC)、耳道型(ITC)、耳內型(ITE)、耳掛型(BTE)、開放式耳掛型、口袋型以及骨傳導型助聽器:
※深耳道型(CIC):
1.適用於輕度聽損者,約0~65分貝。
2.為可訂製的最小助聽器,所有元件都被裝在耳道內的小空間中,配戴時在外觀上幾乎不會被看到。
3.利用耳朵集音功能的特性而設計,聲孔離耳膜很近,所以聲音的傳輸更有效率。
4.使用非常小的電池,因此使用者手部動作要能靈巧地更換電池。
5.提供電話接聽的便利性,接聽方式與一般無異。
※耳道型(ITC):
1.適用於輕、中度聽損者,約0~75分貝。
2.需取耳模訂製機殼,比深耳道型助聽器體積稍大,也是配戴在耳道中,外觀比耳內型助聽器更為小巧美觀。
3.提供電話接聽的便利性,接聽方式與一般無異。
※耳內型(ITE):
1.適用於中、重度聽損者,約0~85分貝。
2.需取耳模訂製機殼,外觀較耳掛型或口袋型助聽器來的美觀方便。
3.佩戴時會將耳朵整個塞滿,因此容易有悶塞感,機器易因耳垢或潮濕而故障。
4.提供電話接聽的便利性,接聽方式與一般無異。
※耳掛型(BTE):
1.適用於中、重度聽損者,約0~110分貝。
2.體積較大,元件被包覆在佩掛於耳廓後上方的機殼中,管子銜接訂製的耳模並將聲音直接傳入耳道之中。
3.較其他小型助聽器能夠提供更大功率之聲音增益。
4.因為兒童之耳道大小仍未成型,因此一般建議兒童選配此型助聽器,如耳道大小改變僅要更換耳模即可。
5.容易受到汗水的影響而使得助聽器受潮損壞。
6.接聽電話時,聽筒放置的位置需要調整至耳廓上方,也就是助聽器麥克風的位置才能夠收音。
※開放式耳掛型(Open fitting):
1.外觀似耳掛型助聽器但體積較小,因此佩戴起來幾乎看不到,隱密效果佳。
2.極細透明的聲音連接線在配戴時是幾乎看不到的。
3.解決了配戴助聽器後的悶塞感,戴起來比較舒服。
※口袋型:
1.適用於中、重度以及極重度聽損者,約0~120分貝。
2.麥克風及擴大器混在一起,可將主機別在腰帶或放在口袋,透過一條耳機線或Y線將聲音輸出送至耳機頭,就像聆聽隨身聽一樣。
3.輸出音量高,但相對的失真度高;麥克風易和衣服有摩擦而產生雜音、噪音。
4.助聽器的價格以口袋型助聽器為最便宜。
5.口袋型助聽器體積大而重,較不易遺失或損壞;按鈕大、操作方便,適合有聽損之年長者使用。
※骨傳導助聽器
1.骨傳導型助聽器適用於先天性外耳道發育不全(如外耳道閉鎖、畸型或小耳症)及不適於配戴氣導式助聽器的使用者,如罹患外耳、中耳疾病(如化膿性中耳炎) 的人。
2.骨傳導型助聽器是將放大的聲音轉換成震動,藉由一個貼在耳後乳突骨上的震動器,將擴大的聲音直接傳進入內耳,因此不用經過耳道。
助聽器的種類是不是很多呢?因為助聽器是很精密的輔具,因此要特別注意助聽器的保養及維護哦!以下提供幾點注意事項,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愛護助聽器,增加它的使用壽命及期限哦~
1.每天清潔助聽器,避免耳垢阻塞,並要避免受潮及腐蝕,洗澡記得不佩戴,睡覺時盡量把助聽器放入乾燥罐中除濕。
2.先把雙手擦乾,再取戴助聽器或調整音量及換電池。
3.避免碰撞及摔落助聽器造成損壞。
4.若長期不使用助聽器時,一定要取出電池。
5.助聽器不用時,千萬不要隨手亂放,一定要放入乾燥罐/盒中。
6.要記得送回原購買的廠商做定期的保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