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紀大,聽力衰退是不爭的事實,但偏偏沒有幾個長者肯承認,於是鬧出子女把話說了十遍,長者都當說話是耳邊風的激氣場面。但耳仔漸聾不是鬧劇,最弊是可能變成悲劇,如長者因為失聽而過馬路時聽不到汽車警號,分分鐘賠上性命!

所以,如家有長老,我們必須勤加留意他們的聽力退化情況,有需要時盡快幫他們補救……

歐建國博士說,聽力衰退主要是因為耳蝸內的毛細胞退化之故,屬正常退化現象,不能逆轉。

七十歲的周先生是位日理萬機的生意人,事事親力親為,最近幾年才退下火線,過着悠閒的退休生活,閒來和太太到處旅遊。生活本來是愜意的,但近月,他卻多次無故的與太太吵起來……

「她老是埋怨我無記性,說明明提醒我把甚麼甚麼放在抽屜內,叫我記得帶給她,其實是她沒記性,明明沒說卻以為說了……」周先生說。

但周太太卻反駁:「我幾次說後你都回應:『好好好……』,我沒說,你怎會應我?!」

兩夫婦多次吵嘴,令兒女們大為煩惱,一方面以為老父不慣退休生活,所以亂發脾氣,另方面又怕沒有記性是老人癡呆症的先兆,正猶豫是否應該帶他去見腦 神經專科醫生,四歲的長孫卻突然爆出一句:「爺爺聾咗呀!」結果這句說話驚醒了夢中人,兒女們懷疑老父可能是聽力問題,多於腦力問題!

但要帶長者見醫生,或做聽力測試,他們定難順從,尤其像周先生這樣自視甚高又頑固的長者,怎算好呢?

兒女們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聽力退化 男士早現

「今年父親節,他們硬要送我一份神秘禮物,還要我親自挑選!好,我就陪他們癲──那天隨他們到禮品店,去到後才知是個聽力測試中心!」周老先生說。

在兒女們悉心安排加半推半就下,周老先生做了生平第一次聽力測試。兩星期後,父親節禮物──時款助聽器送到手上,他勉為其難戴上,試用了十五分鐘,之後,便收進抽屜內。

「要我戴着那部怪物上街,開玩笑!我哪有聾?只不過間中有幾個字聽不到而已!」周老先生理直氣壯向記者說出當時的感受。而他的舉措,正是不少有聽力衰退問題長者的典型反應。

養和醫院聽力學顧問歐建國博士說,長者聽力衰退是正常現象:「一般男士到了四十五至五十歲,聽覺便會開始出現退化;女性稍遲,約五十至五十五歲才出現。」

迷你型掛耳式助聽器,亦適合手指靈活人士。

耳內式助聽器,小巧,佩戴後不易察覺,適合手指靈敏度高的人士。

掛耳式助聽器,控制按鈕較大及易操控,適合手指不太靈活的長者及兒童。

毛細胞退化 聲音失真

歐博士解釋,聽力衰退主要是因為年紀大,耳蝸(cochlea)的毛細胞(hair cells)退化及損壞,無法有效傳送聲音到大腦處理,致令聲音有缺損,只有較高分貝的聲音才聽到。一般人稱這種情況為「聾聾哋」。

所謂「聾聾哋」包括多方面的情況。

歐博士說,第一種情況是「lost of sensitivity」。「即聲音的敏感度減低,大聲就聽到,小聲聽不到。這是因為毛細胞損壞,其接收聲音的能力就減弱。」

第二種情況是「abnormal growth of loudness」(特殊增益),即不尋常的放大聲響。「你會發覺細聲對老人家說話,他們聽不到;但大聲說,他們就會責備為何如此大聲,像鬧交似的。其實 你只是稍稍提高聲浪,但他們卻覺得很大聲。這種情況是因為內耳退化,不按比例地將聲音放大,致令長者聽起來,覺得家人說話時總是像鬧他一樣,因而不高 興。」

第三種情況是「loss of frequency resolution」,即「頻率失真」。歐博士解釋,「聲音頻率分高中低三個頻率,例如一個頻率一千,一個頻率一千五百,正常人可以分辨到,但有聽力衰 退的長者就無法分辨,將兩個聲音當成同一個聲音。例如一與七,他們是分辨不到的。」

這種情況,同樣是因為毛細胞退化而引致的時失真現象。

聽力衰退長者聽電話有困難,故香港應引入有「telecoil」功能的電話,便能減去環境雜音,將聽筒內聲音清晰地傳進耳道。

這款較舊式的助聽器,將控制鈕推到「T」,才可啟動「telecoil」功能,新式助聽器則能自動對應。

耳力衰 腦筋開始慢

第四種是「loss of temporal resolution」,「『temporal』即時間的,即時間上的失真,這情況出現在兩個同是短的音節,失聽人士是無法分辨的。例如中文的『雞』和 『街』,聽力有問題的人士便無法分辨,但如果將『街』字拉長來讀,就可以分出兩個字的分別。」歐博士解釋。

所以他提醒大家與長者說話時,應放慢少少,不要「一輪嘴」的。其次,我們亦應體諒長者除了聽覺衰退外,腦筋亦開始退化,即是他們聽到聲音後,經大腦 處理聲音的速度亦較慢,故我們說得快說得急,在他們大腦正處理第一句時我們已說第二句、第三句,這對長者是非常吃力的,造成的後果是他們會混亂,很多時只 聽得見第一句。

歐博士強調,以上都是因為聽力的毛細胞損壞而出現的問題,但不是聾,而是退化,屬正常的現象。像七十歲的周先生,應該大約在四、五十歲開始便出現聽力退化,只是自己不察覺而已。而到了後期,家人的說話有部分根本無法傳進耳內,致令誤會頻生。

歐博士說,耳蝸的毛細胞退化,沒有藥物可醫治,情況就像職業性失聰,被嘈音損壞的毛細胞無法重生一樣。

細胞不能重生,惟有佩戴助聽器,才可挽回失去的聲音。

「助聽器的原理是將聲音擴大,並因應失聽程度而調校擴大聲音。另外我們說話有高頻及低頻,失聽亦有失高頻或低頻,故亦會因應其失頻程度,而作調校。」他說。大部分長者都有高頻失聽,故多會調校聲音的強度及特別將高頻音擴大。

懶戴助聽器意外生

現時新式的助聽器為數碼式,全部經電腦逐個頻率調校,比舊式只能調高整體音量的助聽器實用得多。

像周老先生在今年父親節獲兒子送上的助聽器,事前經聽力測試,調校後的助聽器可說是度身訂做,完全符合個人需要。只是,周老先生對這個小東西甚為抗拒,經常不佩戴。

歐博士說,這是非常不智的。「戴上助聽器後需要時間適應,所以一開始便應全日佩戴,直至睡覺才除下。如果一天中一時戴一時除下,每次再戴上時都要適應,這是無法幫到自己的。」

佩戴助聽器,亦為了安全。歐博士說,大部分長者聽不見高頻音,倒車時所發出的BB聲正是高頻音,過往發生多宗大貨車或客貨車倒車時輾斃老人個案,或許與此有關。

另外如老人家過馬路時有突發意外,附近有車正響號或有人大叫小心,聽力衰退的老人如沒戴助聽器,便有機會出現意外。

「最近有失聽長者家人向我反映,指老妻因助聽器電源耗盡又懶去買電,他回家時按極門鐘無人應,以為老妻發生意外,最終報警破門而入,發現妻子正安坐在家中……」他說。

所以,他勸導有失聽問題的長者,應常戴助聽器。為人子女的,亦應多與長者傾談、溝通,他們才有動力戴上助聽器。而面對聽力開始衰退的長者,子女們說話應放慢速度,字句清楚,如有高頻音就加大聲調,這才有助溝通。

與長者溝通,說話謹記以清楚、稍放慢的速度,及面對面說,誤會便能減少。

進行一個全面的聽力測試及評估,可以找出失聽程度。

測試後,電腦會立時出現測試結果。

耳蝸結構

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前庭、半規管和耳蝸。

耳蝸(cochlea)是最重要部分,內裏的毛細胞正是聲音傳送到大腦的關鍵。它分為內毛細胞及外毛細胞,毛細胞上布滿纖毛,和聽覺神經的神經纖維 連接,它感應中階內液體傳來的振動或毛細胞上面覆膜的移動,將其轉換成神經刺激。這些神經訊號傳到腦部聽覺區,被譯為「聲音」。

甚麼是高頻音

何謂高頻音失聽,它等於高音嗎?

歐博士解釋,高頻音即負音,如sh、s、sh、ch、th、f,如「先生」二字便屬高頻音。長者高頻音失聽,「先生」(sin san)會聽成「in an」,又例如「三十三」,會聽成「啱趷啱」。

陳伯說未戴助聽器前,經常要人多說幾次才聽見。

衰退等級

  1. 正常
  2. 輕微
  3. 輕微至中度
  4. 中度
  5. 中度至嚴重
  6. 極度

輕微至中度就因應個別人士需要而佩戴助聽器,例如生意人,聽少一個「零」後果好嚴重,就應佩戴。

如達中度衰退,就必須佩戴,因為他們對聲音敏感度降低,只能聽到面前四至六呎範圍內的聲音,故我們有時會看見長者將手放在耳邊,目的就是加強接收;如聲音由背後發出,他們便只聽到聲響,但無法辨別內容。

嚴重的,要走到他的耳邊說話,才能聽到。

極度的,可能大聲叫,都未必聽到。

長者點解會耳鳴?

一般人約五十歲都有輕微的高頻失聽,七十歲一般都有中度的失聽情況。

亦有長者投訴出現耳鳴,歐博士說,這是毛細胞開始退化,但未完全損壞,即退化先兆。他解釋,正常的毛細胞是直豎的,當有聲音傳進時會擺動,將聲音傳 送至大腦。開始退化的毛細胞呈彎曲,像打完風一樣無法豎直,彎曲的毛細胞長期處於將聲音送到大腦的情況,教長者會聽到像蟬叫的「滋滋聲」,即耳鳴。

歐博士強調這是早期退化現象,長者毋須擔心,應以輕鬆心情面對,聽聽音樂,便能慢慢適應。

當毛細胞愈損壞愈彎曲,耳鳴情況會愈嚴重,可以佩戴一種耳鳴掩蓋器,發出微細聲音掩蓋耳鳴。

 

原文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7sm1kdSLHw5yG7_WWvxbLnPsOdjdmH36OQ--/article?mid=7072

arrow
arrow

    Rebecca 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