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的發生率: 

在全球約有17%的人口遭遇過耳鳴,美國約有4千多萬人左右。而在針對耳鳴處置的人口比例來說,代償障礙(生活深受困擾)的比例約每172,721,000人中有162,000人左右

(NCRAR,2003) 耳鳴的機制和神經活動的關聯性: 
一些研究顯示非醫源性不明原因產生的耳鳴極可能與1.聽力受損後內耳耳蝸內、外毛細胞不同程度的受損所造成。2.第八對聽神經衝動異常。3.耳蝸內神經傳遞物質系統功能異常。4.中樞聽覺神經系統(包括中樞 聽覺傳導路徑與聽覺皮質)神經活化有關5.自律神經系統或大腦掌管情緒支邊緣系統和聽覺系統非正常神經連結有關。

耳鳴神經心理學模型 
由於大腦聽覺系統和自律神經系統及掌管情緒支邊緣系統的神經連結增強,使得耳鳴一倍感受到時,連帶的引起負面的情緒感受。

常見造成耳鳴現象的耳科相關疾病 :
目前引起耳鳴的原因仍不明,但是當有某一特殊的疾病或身體的不適,和耳鳴症狀存在或消失有關連的時候,透過醫療的鑑別診斷,我們才能夠確切地判定造成其耳鳴的原因。以下列出和耳鳴相關的耳科疾病:

  • 在外耳的部分:外耳道阻塞(ex:耳垢阻塞)、軟組織閉塞的外耳炎、外聽道瘤 頸動脈球狀物畸形、鼓膜穿孔、鼓膜積血等。
  • 在中耳的部分:包括中耳感染、耳咽管功能異常、中耳肌肉異常收縮、初級 或次級膽脂瘤、化膿的中耳炎、聽小骨鏈固定、血管瘤、聽小骨斷離、骨頭閉鎖、纖維閉鎖、骨瘤、軟骨炎、癤病、黏膜纖維化、嚴重積水、耳硬化症、聽小骨壞死等。
  • 在內耳的部分:包含了因噪音傷害或老化所導致的感音神經性聽損及內淋巴水腫、外淋巴廔管、先天性畸形(異常、前庭髓鞘瘤、前庭導管疾病、老年性失聰 、病毒性疾病、耳蝸硬化)等。
  • 藥物因素所導致:如阿斯匹靈、奎寧、鎮靜劑、抗憂鬱劑;這些藥物引起的 耳鳴通常是暫時性的。但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抗生素或化學治療藥物所引起的耳鳴,常為永久性的。
  • 健康問題: 過敏性反應、病毒感染、腦膜炎、細胞肥大病毒、細菌感染 萎縮症(局部或全身) 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荷爾蒙改變或失調等。
  • 其他:睡眠障礙、頭頸部創傷。也是引發耳鳴症狀的常見因素之一。

導致耳鳴的原因如何得知? 
在耳鳴的臨床醫學診斷與治療中,醫療專業團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的有耳科醫師、聽力師與心理諮商師。藉由這些專業人士提供的諮商及服務,可以提供針對耳鳴完整的檢查評估與治療計畫。在耳鼻喉科醫師的角色可提供的服務為:醫學方面的診斷以及評估、進階電生理、影像學檢查及評估(如X光、CT電腦斷層、EEG腦波、AEP聽覺誘發電位、MEG腦磁圖、fMRI核磁共振等。)若必要時,進行醫療上或進一步手術的處置。在聽力師的角色可提供的服務為:聽覺系統綜合評估、耳鳴特殊聽力檢查,耳鳴障礙程度分級,聽能復健(助聽器、耳鳴減敏器的使用),耳鳴減敏的諮商與衛教、耳鳴減敏再訓練復健的介入。在心理醫師及心理諮商師的角色可提供的服務為:。提供受到耳鳴困擾而情緒精神受到影響的人舒緩情緒,情緒治療,因為憂鬱及焦慮往往會加重耳鳴的症狀。

耳鳴減敏感再訓練治療重點摘要
耳鳴重訓治療法 (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理論背景
這種治療主要是透過寬頻聲音產生器,促使耳鳴患者適應耳鳴,減低他們對耳鳴的意識。這適應反應是大腦皮層對邊緣和自主神經系統的逐步減少刺激下所形成的。這個治療模式是建基於神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原則:

  1. 在每一個感官系統裏,訊息是經過數個層面的處理,而每一個層面對訊息傳到大腦皮層的最後階段都起有作用的。
  2. 聽覺系統跟大腦控制情緒和身體對外來危險的自主反應有著緊密的關係。
  3. 神經系統內相關的部位會不停地修正,強化有意義的信號,對毫無意義的信號則會減低神經的反應。
  4. 那些陌生的,或帶有負面經驗的聲音會被視為有意義,且會引發情緒反應,令身體進入戒備狀態。這些聲音的重覆會加強感覺和感覺上的抗拒。
  5. 聲音感知的原理是 “模式配對”,因此,就算信號變得十分失真時也可被感知。
  6. 聽覺訊息在下意識層面的處理是很重要的,耳鳴減敏感再訓練治療法主要是要引發對耳鳴感知和煩擾產生適應。耳鳴患者的聽覺系統扮演著次要的角色,耳鳴的困擾程度,取抉於邊緣系統,聽覺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相互影響。耳鳴患者越是注意耳鳴,便會越感到耳鳴的困擾性,然而,大腦的可塑性使它能適應一些沒有負面影響(如耳鳴聲)的信號。耳鳴減敏感再訓練治療法的最終目標是透過適應,將耳鳴所產生的不舒適感覺從患者的意識逐漸被淡化。

(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模型的臨床運用:
     在臨床觀察上,目前並無一個可信的方法來降低耳鳴的來源,利用大腦的可塑性來適應任何大腦所感知到的信號。介入的目標:移除或轉移病人對於耳鳴的注意力。在很多研究上耳鳴的適應透過一個系統化的治療計畫,再一定比例之下明顯的降低耳鳴的產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耳鳴減敏再訓練復健治療中包含兩個主要的重點,諮商與衛教以及音聲治療。音聲治療為配戴外觀類似助聽器的耳鳴減敏器或結合助聽器之耳鳴減敏助聽器,目的是為了讓大腦同時感知到耳鳴減敏器所產生的聲音和耳鳴聲音,讓大腦進一步產生習慣化。更進一步的階段性諮商以及衛教可使大腦不要過度關注於耳鳴的聲音。但此療程需1至2年的時間才較有一些顯著的效果出現。

     和個案的諮商與衛教上,是耳鳴減敏感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為透過諮商過程,可讓個案瞭解到耳鳴並不是一種可怕的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中非醫源性或全身性疾病所誘發的耳鳴。可經由諮商和聽力相關檢查所了解,了解自己聽力與耳鳴的相關性,藉由正確的認知及相關輔助器具的使用,慢慢去忽略耳鳴的知覺,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並透過環境中的聲音的遮蔽。對於許多深受耳鳴困擾的個案,持續的諮商和聲音的介入之下,重建讓大腦對耳鳴的感知,減少耳鳴和負面情緒的連結,並透過一些放鬆的技巧、生理的自然回饋以及改善個案對於壓力的處置,只要持之以恆不在療程中中斷,相信還是會有一些耳鳴的病人得到幫助,事實上目前國內外對於此治療的方式已有許多臨床實證醫學的證據,但唯其個案成效差異大,目前正往此方向更進一步的研究發展,不過目前TRT仍是一個改善耳鳴病患的主流方式。

     在耳鳴減敏感再訓練中助聽器是較常用也是較有效的輔助裝置。因為耳鳴個案中,多半是伴隨有程度不一的聽力損失。耳鳴的本質上是一種很微弱的聲音,使用助聽器將環境聲音適量的放大,可有效的遮蔽大部分耳鳴聲音,讓個案將聽覺注意力轉移到外界環境中的聲音、另外結合耳鳴減敏器的助聽器又更能提升一般助聽器無法匹配耳鳴頻率或聲音大小的缺陷,更能達到耳鳴聲響的遮蔽和聽力損失的幫助。

 

arrow
arrow

    Rebecca 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