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快照 2011-11-12 上午11.15.27.png     

醫學的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壽命,因而直接導致了老年人口的增加。目前有許多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都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有人估計到了2020、2030年,百分之七十五的營養資源都將用在老年族群身上(筆者到時也是六十多歲

的人了,何其有幸!)人老了所有器官都會退化,其中最明顯而易導致生活不便的就是聽力的減退。所以耳鼻喉科醫師和聽力師在老人醫療中佔有重要地位。老人家除了聽覺器官的衰退之外還伴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例如視覺減退、
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慢性病較多,動作較慢等等,所以對老人的助聽器選配及聽覺復健方面都與年輕人不完全相同,有些地方要特別注意。要了解這些不同點,必須先了解老化的過程,聽覺器官的老化包括了以下的變化:

1.外耳道皮膚、肌肉的彈性下降,有時耳道會塌陷造成測量聽力時的不準確性。有時也會因此而導致耳內型助聽器與耳道避無法密合,造成嚴重的反饋聲。

2.聽力減退:老年人的典型退化是從高頻率開始,而且多是兩側,年齡愈大退化愈嚴重,一般而言,男性的聽力比女性差。

3.未對語音的了解能力降低。老人不只聽力衰退,即使和同樣聽力的年輕人比起來,老人了解別人講話的能力較差。常見到的抱怨是聽得到東西,但聽不清楚,或無法了解其意義,特別是在環境中有噪音或對方講話較快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老年人的中樞處理疾患(CAPD 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較多,並且在認知能力與注意力集中方面有衰退。所以這樣的病人在復健方面,必須注意以視覺、讀唇為輔助,避免嘈雜的環境以及輔助器材的加強運用。

當然除了以上聽覺器官的退化之外,身體其他部份的功能降低也要考慮在內,比如說記憶力減退,要學一種新的技巧要花較多的時間,或是手腳靈活度差,不適合操作太小的東西等等。最主要的是許多老人對改善聽覺的動機不強。


考慮了這些因素之後,以下是對老人家的助聽器選配及聽語復健方面要
注意的事項: 

  1. 儘量避免耳道型或更小的助聽器,一般而言耳掛式與耳內式的較易調整音量,適合老人。
  2. 可以使用一些問卷如HHIA-S來讓老人了解聽障對他(她)們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不便,因而加強戴助聽器的動機,動機愈強成功的可能性愈高。
  3. 要有耐心多化點時間在教導老人有關助聽器的使用方法及保養要訣,並重覆地練習直到熟悉為止。最好第一個月多約回門診幾次,直到能不靠他人,自己會正確使用為止。
  4. 另一半(配偶)或家人的訓練也很重要,如何和老人家溝通,如何幫助他與人溝通,都是需要學習的。

筆者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所開設的助聽器特別門診中有相當高比例的病患是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曾有一個下午,十位病患中有九位超過八十歲的情況,其可謂名符其寅的LKK診!開設此診數個月來,也有一些經驗和心得,願在此和大家分享:

首先,很多老人家對改善聽力的動機不強,甚至不認為聽障對自己生活造成不便。這樣的患者多半由家人帶來,因為他們的聽障帶給了家人相當的不便。有人甚至在公共場合大聲對父母講話,被誤認為和父母吵架,引來路人的不平。另外一些老人家是認命心態,認為老了神經退化了就算了,不想嘗試任何新的事物。對於這些動機不強的老人家,最好能加強鼓勵,希望他們勇於嘗試。最近美國有項報告顯示,聽力較好與有配戴助聽器的老人,比較起聽障而未戴助聽器的老人,在情緒及個人生活滿意度方面都明顯地較高,所以千 萬不要忽視了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其次是一個現實但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財力。大多數的老人已無經濟來源,而要算兒女支持。助聽器的確也是屬於單價較高的產品,有時會帶給老人家與家人困擾。很不幸的我們在門診看到的情形是當青壯年人發現自己小孩聽障時,其重視程度比發現父母聽障時有天壤之別,當然我們也承認兒童在學講話前,聽覺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人家因財力的考量,選配了較次等的產品,當然效果不好,雜音多,也自然不會常用。在這裡當然不是說貴的一定就會好。但年輕人也該想:自己有一天也會變老,應該儘量能選配最適當的助聽器,而將價格當做次要的考量。

第三、老人家們學習如何戴及調整助聽器是比較困難,但也雖非不可能。正面的鼓勵及慢慢,無壓力地練習是秘訣。筆者有位老人患者,剛開始說學不會自己裝載耳內型助聽器,還要求教會她的菲傭,幫她每天裝、卸。經正面鼓勵後一個月回到門診,己能操作自如,頗令筆者驚訝! 說明了醫生和患者都必須有耐心。

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老人家與年輕人一樣對助聽器的使用多少有些問題與抱怨,多花點時間了解這些問題,並耐心地解釋助聽器能做到的與不能做到的,對於患者一定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arrow
arrow

    Rebecca 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